John 7

第1節

這節經文的希臘文原文指出,耶穌在這些事之後一直在加利利行走。祂不願在猶太行走,因為猶太人想要殺祂​。動詞「行走」(περιεπάτει)表示祂的行動,說明祂為了躲避生命威脅而刻意避免猶太地​。這節經文為住棚節的敘事設定了背景,解釋了耶穌的行蹤以及與猶太當局之間的緊張關係。這節經文使用了連接詞「καὶ」(and/after this),以及動詞「περιεπάτει」(他正在行走)來描述在加利利的情況。

第2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ἦν δὲ ἐγγὺς ἡ ἑορτὴ τῶν Ἰουδαίων ἡ Σκηνοπηγία」,意為「猶太人的節期住棚節近了」​。此節經文設定了耶穌在住棚節期間的行動場景,強調了猶太曆法中的這個時間點​。原文中的「σκηνοπηγία」特指住棚節,這是一個重要的猶太節期。

第3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節的希臘文原文記載了耶穌的兄弟們催促祂前往猶太,目的是讓祂的門徒也能看見祂所行的事​。這節經文強調了耶穌的兄弟們當時並不相信祂,並且希望祂能在住棚節期間公開顯明自己​。耶穌最初拒絕了,因為祂的「時候」(kairos)還沒有到​。祂最終選擇秘密前往,與祂兄弟們主張公開露面的方式形成對比,這也顯示了祂對神聖時機的順服,而非依從人性的期望。

第4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節的希臘文原文表達了耶穌的兄弟們催促祂在住棚節期間公開前往猶太,以展示祂所行的奇事​。希臘文的措辭強調了「沒有人在暗處行事,卻想出名」的觀點​。耶穌的兄弟們當時並不相信祂,因此建議祂公開行動以引起公眾注意​。然而,耶穌回應說祂的時機尚未成熟,這凸顯了公開展示與耶穌神聖時機之間的對比。

第5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五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οὐδὲ γὰρ οἱ ἀδελφοὶ αὐτοῦ ἐπίστευον εἰς αὐτόν」,強調了即使是耶穌的兄弟們也不相信祂。這節經文指出,耶穌的兄弟們在祂的事工期間缺乏信心​。許多解釋都闡明,祂的親兄弟們當時也對祂抱持懷疑,這反映了對祂身份的誤解和缺乏信心​。原文的措辭確認了這個神學和敘事重點。

第6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六節的原文希臘文使用了「καιρός」(kairos)一詞,意為「恰當的時機」。耶穌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倒是隨時都可以」​。這表明了神學和時間上的區別​。希臘文文本強調耶穌順服天父的時機,而非人的便利。這段經文中的「時候」指的是一個機會,也就是做某事的最佳時機,是環境最合適的時候。

第7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七節的希臘文原文為:「οὐ δύναται ὁ κόσμος μισεῖν ὑμᾶς, ἐμὲ δὲ μισεῖ, ὅτι ἐγὼ μαρτυρῶ περὶ αὐτοῦ ὅτι τὰ ἔργα αὐτοῦ πονηρά ἐστιν」。這句翻譯為:「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此處的「世人」(κόσμος)指那些拒絕耶穌的人​。耶穌的見證揭露了他們的邪惡行為,從而引起仇恨​。這節經文對比了祂兄弟們的安全與祂因先知使命而遭受的迫害。

第8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八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ὑμεῖς ἀνάβητε εἰς τὴν ἑορτήν· ἐγὼ οὔπω ἀναβαίνω εἰς τὴν ἑορτὴν ταύτην, ὅτι ὁ ἐμὸς καιρὸς οὔπω πεπλήρωται」​。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們上去過節吧;我現在不上去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關鍵詞「οὔπω」(oupo)意為「還沒有」,表明耶穌的這句話指的是祂公開事工的時機,而非完全拒絕​。這句話強調了耶穌行動的神聖時機(καιρός),並突出祂對天父旨意的順服,而不僅是親自參加節期。

第9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九節的希臘文原文描述了耶穌說完這些話後,仍然留在加利利​。祂避免前往猶太,因為猶太人想要殺祂。經文中的「我是在他旁邊的」使用了希臘介詞「παρά」(para),強調耶穌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不僅僅是被差遣,更是與上帝同在。這節經文突出了耶穌謹慎的行動以及祂的神聖使命。

第10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節記載,耶穌的兄弟們先去了住棚節,隨後耶穌也秘密地上去過節,而非公開前往​。希臘文原文強調了公開與私密方式之間的對比​。這段經文突出了耶穌由於威脅而採取的謹慎行動,這也符合敘事中神聖時機和使命的神學主題​。祂的行為方式與公眾展示的期望形成對比,反映了更深層次的敘事和語言元素。

第11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一節的希臘文原文描繪了猶太人在住棚節期間尋找耶穌,問道:「祂在那裡?」​。這個疑問句帶有強烈的驚訝和否認的意味,特別是對於基督是否來自加利利的問題​。這反映了在猶太人群眾中,關於耶穌身份的敘事張力和誤解。

第12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二節的希臘文原文記載,群眾中對耶穌的議論紛紛​。有人說「祂是好人」,也有人說「不,祂是迷惑眾人的」​。希臘文文本包含「παρ᾽」(para)一詞,意為「旁邊」,強調耶穌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不僅僅是被差遣,更是與天父同在,這也強調了祂的神聖權柄和使命​。當時,耶穌和現在一樣,使人群產生分裂。

第13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三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οὐδεὶς μέντοι παρρησίᾳ ἐλάλει περὶ αὐτοῦ διὰ τὸν φόβον τῶν Ἰουδαίων」,意為「只是沒有人明明的講論祂,因為怕猶太人」​。這節經文強調了人們由於害怕猶太領袖的威脅,不敢公開談論耶穌。希臘語中的「παρρησίᾳ」表示「膽量」或「公開性」​。這節經文捕捉了約翰福音第七章中一個關鍵的敘事張力。

第14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四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Ἤδη δὲ τῆς ἑορτῆς μεσούσης ἀνέβη Ἰησοῦς εἰς τὸ ἱερὸν καὶ ἐδίδασκεν」​。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這節經文描述了耶穌在住棚節中期開始講道,強調了時間(節期中期)和地點(聖殿)​。希臘動詞「ἀνέβη」(anebē)表示「上去」,強調了祂有意地進入聖殿​。而「ἐδίδασκεν」(edidasken)則表示持續的教導​。這段經文的背景確立了耶穌在節期中的公開事工。

第15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五節的希臘文原文記載,猶太人對耶穌的教導感到驚訝,儘管祂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卻能明白經書​。這節經文包含希臘詞「ἐθαύμαζον」(ethaumazon),意為「他們感到驚奇」​。這句話強調了猶太聽眾對祂對聖經理解的驚訝​。這反映了耶穌的神聖權柄和身份,這讓那些不熟悉祂出身的猶太人感到驚訝。

第16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六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Ἀπεκρίθη οὖν αὐτοῖς ὁ Ἰησοῦς καὶ εἶπεν, Ἡ ἐμὴ διδαχὴ οὐκ ἔστιν ἐμὴ ἀλλὰ τοῦ πέμψαντός με」。這句話的意思是:「耶穌回答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耶穌強調祂的教訓源於天父,而非祂自己。這裡的「διδαχὴ」(didachē)指的是教導的內容或方式,而「πέμψαντός με」(pempsantos me)指差遣祂的天父。這句話確立了耶穌神聖權柄的來源,並將祂的教導與人間的知識區分開來。

第17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七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ἐάν τις θέλῃ τὸ θέλημα αὐτοῦ ποιεῖν, γνώσεται περὶ τῆς διδαχῆς πότερον ἐκ τοῦ Θεοῦ ἐστιν ἢ ἐγὼ ἀπ’ ἐμαυτοῦ λαλῶ」。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若立志遵行祂的旨意,就必曉得這教訓是出於上帝,還是我憑著自己說的」。耶穌在此提供了判斷祂教訓真偽的標準:願意遵行上帝旨意的心。希臘文的「θέλημα」(thelēma)意為「旨意」,而「γνώσεται」(gnōsetai)意為「將會知道」。這節經文指出,對上帝旨意的順服是理解屬靈真理的關鍵。

第18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八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ὁ ἀφ’ ἑαυτοῦ λαλῶν τὴν δόξαν τὴν ἰδίαν ζητεῖ· ὁ δὲ ζητῶν τὴν δόξαν τοῦ πέμψαντος αὐτὸν οὗτος ἀληθής ἐστιν, καὶ ἀδικία ἐν αὐτῷ οὐκ ἔστιν」。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才是真的,在他裡面沒有不義」。耶穌區分了兩種動機:追求自己的榮耀與追求差遣者的榮耀。希臘文中的「δόξαν」(doxan)意為「榮耀」,「ἀδικία」(adikia)意為「不義」。這節經文再次強調了祂教導的神聖來源,並指出了真正先知的特徵:他們所言是為了榮耀上帝,而非自己。

第19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十九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οὐ Μωϋσῆς ἔδωκεν ὑμῖν τὸν νόμον, καὶ οὐδεὶς ἐξ ὑμῶν ποιεῖ τὸν νόμον; τί με ζητεῖτε ἀποκτεῖναι?」。這句話的意思是:「摩西豈不是給你們律法嗎?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為什麼想要殺我呢?」。耶穌指出猶太人雖有摩西律法,卻未能遵守,甚至圖謀殺害祂。希臘文的「νόμον」(nomon)指「律法」,而「ἀποκτεῖναι」(apokteinai)意為「殺害」。這節經文揭示了猶太領袖的偽善,他們表面上遵守律法,實則違背了律法的精神。

第20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ἀπεκρίθη ὁ ὄχλος, Δαιμόνιον ἔχεις· τίς σε ζητεῖ ἀποκτεῖναι?」。這句話的意思是:「眾人回答說:你是不是著了魔?誰想殺你呢?」。群眾誤解了耶穌的話,並指責祂被鬼附身,同時否認有人想要殺祂。希臘文的「Δαιμόνιον ἔχεις」(Daimonion echeis)意為「你被鬼附身了」。這節經文顯示了群眾對耶穌話語的無知和敵意。​

第21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一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Ἀπεκρίθη Ἰησοῦς καὶ εἶπεν αὐτοῖς, Ἓν ἔργον ἐποίησα, καὶ πάντες θαυμάζετε」。這句話的意思是:「耶穌回答說:我只做了一件事,你們就都希奇」。耶穌指的可能是祂在安息日醫治了畢士大池旁的病人,這件事引起了猶太人的驚訝和反對。希臘文的「ἔργον」(ergon)意為「工作」或「行為」,而「θαυμάζετε」(thaumazete)意為「你們感到驚訝」。這節經文突出了猶太領袖對耶穌所行神蹟的不理解和敵意。

第22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二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Διὰ τοῦτο Μωϋσῆς δέδωκεν ὑμῖν τὴν περιτομήν (οὐχ ὅτι ἐκ τοῦ Μωϋσέως ἐστὶν ἀλλ’ ἐκ τῶν πατέρων), καὶ ἐν Σαββάτῳ περιτέμνετε ἄνθρωπον」。這句話的意思是:「正因為如此,摩西將割禮傳給你們(其實不是從摩西來的,而是從列祖來的),你們就在安息日給人行割禮」。耶穌在這裡引用了割禮的例子,指出猶太人在安息日為嬰兒行割禮是合乎律法的,即使這涉及到工作。希臘文的「περιτομήν」(peritomēn)意為「割禮」。耶穌以此作為一個比喻,為祂在安息日醫治病人的行為辯護。

第23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三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εἰ περιτομὴν λαμβάνει ἄνθρωπος ἐν Σαββάτῳ ἵνα μὴ λυθῇ ὁ νόμος Μωϋσέως, ἐμοὶ χολᾶτε ὅτι ὅλον ἄνθρωπον ὑγιῆ ἐποίησα ἐν Σαββάτῳ;」。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禮,為要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你們為什麼因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身痊癒就向我發怒呢?」。耶穌強調,既然他們在安息日可以為遵守律法而行割禮,為何祂在安息日使一個人完全痊癒反而會引發他們的憤怒。希臘文的「χολᾶτε」(chōlate)意為「你們發怒」。這節經文突顯了猶太領袖對律法的狹隘解釋和對耶穌的雙重標準。

第24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四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μὴ κρίνετε κατ’ ὄψιν, ἀλλὰ τὴν δικαίαν κρίσιν κρίνατε」。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判斷」。耶穌呼籲他們不要只看外表,而要根據公義來判斷。希臘文的「κρίνετε」(krinete)意為「判斷」,而「δικαίαν κρίσιν」(dikaian krisin)意為「公義的判斷」。這節經文是對猶太領袖偏頗判斷的直接批評,強調了內在動機和律法精神的重要性。

第25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五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Ἔλεγον οὖν τινες ἐκ τῶν Ἱεροσολυμιτῶν, Οὐχ οὗτός ἐστιν ὃν ζητοῦσιν ἀποκτεῖναι?」。這句話的意思是:「於是耶路撒冷人中,有人說:這不是他們想要殺的那個人嗎?」。這節經文揭示了耶路撒冷居民對耶穌面臨生命危險的認識。希臘文的「ζητοῦσιν ἀποκτεῖναι」(zētousin apokteinai)意為「他們想要殺害」。這顯示了耶穌周圍的緊張氣氛,以及關於祂身份和命運的持續爭論。

第26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六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καὶ ἰδοὺ παρρησίᾳ λαλεῖ, καὶ οὐδὲν αὐτῷ λέγουσιν· μή τι οἱ ἄρχοντες ἀληθῶς ἔγνωσαν ὅτι οὗτός ἐστιν ὁ Χριστός?」。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看,祂分明是公開講論,他們卻沒有說什麼。難道官長們真的知道這人是基督嗎?」。人們對耶穌公開講道而未被逮捕感到驚訝,並開始懷疑官長是否已認出祂是彌賽亞。希臘文的「παρρησίᾳ」(parrēsia)意為「公開地」或「大膽地」。這節經文顯示了人們在混亂中尋求答案,以及對權威機構行動的質疑。

第27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七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ἀλλὰ τοῦτον οἴδαμεν πόθεν ἐστίν· ὁ δὲ Χριστὸς ὅταν ἔρχηται, οὐδεὶς γινώσκει πόθεν ἐστίν」。這句話的意思是:「可是這個人,我們知道祂是從哪裡來的;但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祂是從哪裡來的」。這句話表達了人們對彌賽亞的錯誤觀念,認為彌賽亞的來歷將是神秘的,而他們認為自己知道耶穌的來歷(拿撒勒),因此祂不可能是彌賽亞。希臘文的「πόθεν」(pothen)意為「從何處來」。這顯示了他們對預言的誤解,阻礙了他們認出耶穌的真實身份。

第28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八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ἔκραξεν οὖν ἐν τῷ ἱερῷ διδάσκων ὁ Ἰησοῦς καὶ λέγων, Κἀμὲ οἴδατε καὶ οἴδατε πόθεν εἰμί· καὶ ἀπ’ ἐμαυτοῦ οὐκ ἐλήλυθα, ἀλλ’ ἔστιν ἀληθινὸς ὁ πέμψας με, ὃν ὑμεῖς οὐκ οἴδατε」。這句話的意思是:「耶穌在殿裡教訓人,大聲說:你們也知道我,也知道我從哪裡來;我來並不是由於自己,而是那位差我來的是真實的,你們卻不認識祂」。耶穌直接回應了人們的誤解,指出他們雖然知道祂的「地上的」來源,卻不認識差遣祂來的真正源頭——天父。希臘文的「ἀληθινὸς」(alēthinos)意為「真實的」。這節經文再次強調了耶穌與天父的獨特關係,並批評了猶太人對上帝的無知。

第29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二十九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ἐγὼ οἶδα αὐτόν, ὅτι παρ’ αὐτοῦ εἰμι κἀκεῖνος μέ ἀπέστειλεν」。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認識祂,因為我是從祂那裡來的,祂也差遣了我」。耶穌聲明祂對天父的認識是獨特的,因為祂是從天父而來,並由天父差遣。希臘文的「παρ’ αὐτοῦ」(par’ autou)意為「從祂那裡」。這節經文進一步鞏固了耶穌的神性,並闡明了祂使命的來源。

第30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Ἐζήτουν οὖν αὐτὸν πιάσαι, καὶ οὐδεὶς ἐπέβαλεν ἐπ’ αὐτὸν τὴν χεῖρα, ὅτι οὔπω ἐληλύθει ἡ ὥρα αὐτοῦ」。這句話的意思是:「於是他們想要捉拿祂,只是沒有人下手,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到」。儘管有人試圖捉拿耶穌,但無人得逞,因為祂的神聖時機(ὥρα)尚未到來。希臘文的「πιάσαι」(piasai)意為「捉拿」,而「ὥρα」(hōra)意為「時辰」或「時機」。這節經文再次強調了神聖的預定時間,在約翰福音中,這個主題在耶穌的事工中屢次出現。

第31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一節的希臘文原文是:「Πολλοὶ δὲ ἐκ τοῦ ὄχλου ἐπίστευσαν εἰς αὐτόν, καὶ ἔλεγον, Ὁ Χριστὸς ὅταν ἔλθῃ, μή τι πλείονα σημεῖα ποιήσει ὧν οὗτος ἐποίησεν?」。這句話的意思是:「但群眾中有許多人信了祂,說:基督來的時候,難道會行比這個人所行的更多神蹟嗎?」。許多人因耶穌的神蹟而相信祂,並提出質疑,認為彌賽亞不可能行比耶穌更多的神蹟。希臘文的「σημεῖα」(sēmeia)意為「神蹟」或「記號」。這節經文顯示了群眾中出現的分歧:一部分人開始認出耶穌的彌賽亞身份。

第32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二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Ἤκουσαν οἱ Φαρισαῖοι τοῦ ὄχλου γογγύζοντος περὶ αὐτοῦ ταῦτα, καὶ ἀπέστειλαν οἱ ἀρχιερεῖς καὶ οἱ Φαρισαῖοι ὑπηρέτας ἵνα πιάσωσιν αὐτόν」。這句話的意思是:「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耶穌這樣議論紛紛,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差遣差役去捉拿祂」。法利賽人聽見群眾對耶穌的議論,於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便差遣差役去捉拿祂。希臘文的「γογγύζοντος」(gongyzontos)意為「議論紛紛」或「私下抱怨」。這節經文顯示了猶太領袖對耶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擔憂和他們的敵意。

第33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三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Εἶπεν οὖν ὁ Ἰησοῦς, Ἔτι μικρὸν χρόνον μεθ’ ὑμῶν εἰμι καὶ ὑπάγω πρὸς τὸν πέμψαντά με」。這句話的意思是:「耶穌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就往那差我來的去了」。耶穌預言祂將在短暫的時間後離開他們,回到差遣祂的天父那裡。希臘文的「μικρὸν χρόνον」(mikron chronon)意為「短暫的時間」。這節經文預示了祂即將受難和升天,再次強調了祂神聖使命的時機性。

第34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四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ζητήσετέ με καὶ οὐχ εὑρήσετε, καὶ ὅπου εἰμὶ ἐγὼ ὑμεῖς οὐ δύνασθε ἐλθεῖν」。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耶穌指出,他們將來會尋找祂,卻找不到,因為祂將去到一個他們無法到達的地方。希臘文的「ζητήσετέ」(zētēsete)意為「你們將尋找」,而「εὑρήσετε」(heurēsete)意為「你們將找到」。這節經文再次強調了耶穌的神聖性以及祂與人類世界的區隔,預示了祂升天後他們將無法再找到祂。

第35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五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Εἶπον οὖν οἱ Ἰουδαῖοι πρὸς ἑαυτούς, Ποῦ οὗτος μέλλει πορεύεσθαι ὅτι ἡμεῖς οὐχ εὑρήσομεν αὐτόν? Μήτι εἰς τὴν διασπορὰν τῶν Ἑλλήνων μέλλει πορεύεσθαι καὶ διδάσκειν τοὺς Ἕλληνας?」。這句話的意思是:「於是猶太人彼此說:這個人要往哪裡去,叫我們找不著祂呢?難道祂要往散居希臘人中的猶太人那裡去,教訓希臘人嗎?」。猶太人誤解了耶穌的話,並猜測祂是否會去散居各地的猶太人(διασπορὰν)那裡,甚至教訓外邦人(Ἕλληνας)。希臘文的「διασπορὰν」(diasporan)意為「散居」。這節經文顯示了猶太人對耶穌使命的狹隘理解,以及他們無法理解耶穌超越猶太人範圍的普世性使命。

第36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六節的希臘文原文是:「Τίς ἐστιν ὁ λόγος οὗτος ὃν εἶπεν, Ζητήσετέ με καὶ οὐχ εὑρήσετε, καὶ ὅπου εἰμὶ ἐγὼ ὑμεῖς οὐ δύνασθε ἐλθεῖν?」。這句話的意思是:「祂說: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是什麼意思呢?」。猶太人對耶穌在第34節所說的話感到困惑,不明白祂所指的「去處」。這句話再次表達了他們對耶穌言語的誤解,突顯了他們對耶穌身份和目的的無知。

第37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七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Ἐν δὲ τῇ ἐσχάτῃ ἡμέρᾳ τῇ μεγάλῃ τῆς ἑορτῆς εἱστήκει ὁ Ἰησοῦς καὶ ἔκραξεν λέγων, Ἐάν τις διψᾷ, ἐρχέσθω πρός με καὶ πινέτω」。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節期的末日,就是最隆重的那一天,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在住棚節的最後一天,耶穌發出了公開的邀請,承諾賜予那些口渴的人活水。希臘文的「διψᾷ」(dipsa)意為「口渴」,而「πιβέτω」(pinetō)意為「讓他喝」。這節經文是住棚節的高潮,耶穌將自己比作生命的源泉,呼籲人們歸向祂。

第38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八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ὁ πιστεύων εἰς ἐμέ, καθὼς εἶπεν ἡ Γραφή, ποταμοὶ ἐκ τῆς κοιλίας αὐτοῦ ῥεύσουσιν ὕδατος ζῶντος」。這句話的意思是:「信我的人,就像聖經所說的,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應許那些相信祂的人,將會有活水的江河從他們腹中流出。希臘文的「πιστεύων」(pisteuōn)意為「相信」,而「ὕδατος ζῶντος」(hydatos zōntos)意為「活水」。這節經文強調了聖靈的應許,聖靈將會充滿信徒,並從他們裡面流溢出來,滋潤他人。

第39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三十九節的希臘文原文是:「τοῦτο δὲ εἶπεν περὶ τοῦ Πνεύματος οὗ ἔμελλον λαμβάνειν οἱ πιστεύοντες εἰς αὐτόν· οὔπω γὰρ ἦν Πνεῦμα ἅγιον, ὅτι Ἰησοῦς οὐδέπω ἐδοξάσθη」。這句話的意思是:「耶穌說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聖靈,因為耶穌尚未得榮耀」。這節經文解釋了耶穌所說「活水江河」的真正意義,是指信徒將要領受的聖靈。希臘文的「Πνεύματος」(pneumatos)意為「聖靈」,而「ἐδοξάσθη」(edoxasthē)意為「得榮耀」。這節經文明確指出,聖靈的完全降臨要等到耶穌受死、復活並升天得榮耀之後。

第40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節的希臘文原文是:「Πολλοὶ οὖν ἐκ τοῦ ὄχλου ἀκούσαντες τὸν λόγον τοῦτον ἔλεγον, Οὗτός ἐστιν ἀληθῶς ὁ προφήτης」。這句話的意思是:「因此群眾中有許多人聽了這話,就說:這真是那位先知」。聽了耶穌的話,群眾中有許多人開始相信祂是先知。希臘文的「προφήτης」(prophētēs)意為「先知」。這節經文顯示了耶穌的教導對群眾產生的影響,儘管他們可能還沒有完全理解祂的彌賽亞身份。

第41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一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ἄλλοι ἔλεγον, Οὗτός ἐστιν ὁ Χριστός· ἄλλοι δὲ ἔλεγον, Μὴ γὰρ ἐκ τῆς Γαλιλαίας ὁ Χριστὸς ἔρχεται?」。這句話的意思是:「另有些人說:這是基督。還有些人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對於耶穌的身份,群眾中出現了分歧:一部分人認為祂是基督,而另一部分人則以彌賽亞來自加利利為由反駁。希臘文的「Χριστός」(Christos)意為「基督」,「Γαλιλαίας」(Galilaias)意為「加利利」。這節經文再次凸顯了人們對彌賽亞預言的誤解,阻礙了他們對耶穌的認同。

第42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二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Οὐχὶ ἡ Γραφὴ εἶπεν ὅτι ἐκ τοῦ σπέρματος Δαυὶδ καὶ ἀπὸ Βηθλεὲμ τῆς κώμης, ὅπου ἦν Δαυίδ, ἔρχεται ὁ Χριστός?」。這句話的意思是:「經上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並且從大衛的本鄉伯利恆出來的嗎?」。反對者引用舊約預言,聲稱基督應當是大衛的後裔,並從伯利恆而出。希臘文的「σπέρματος Δαυὶδ」(spermatos Dauid)意為「大衛的後裔」,「Βηθλεὲμ」(Bēthleem)意為「伯利恆」。這節經文進一步闡明了他們對彌賽亞預言的狹隘理解,並且他們沒有意識到耶穌的出生地正是伯利恆。

第43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三節的希臘文原文是:「Σχίσμα οὖν ἐγένετο ἐν τῷ ὄχλῳ δι’ αὐτόν」。這句話的意思是:「於是眾人為耶穌起了紛爭」。由於對耶穌身份的爭論,群眾中產生了分裂。希臘文的「Σχίσμα」(schisma)意為「分裂」或「紛爭」。這節經文強調了耶穌的出現如何在人群中引起了極大的分歧和意見衝突。

第44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四節的希臘文原文是:「Τινὲς δὲ ἤθελον ἐξ αὐτῶν πιάσαι αὐτόν, ἀλλ’ οὐδεὶς ἐπέβαλεν ἐπ’ αὐτὸν τὰς χεῖρας」。這句話的意思是:「其中有些人想要捉拿祂,只是沒有人下手」。儘管有人想要捉拿耶穌,但沒有人動手。希臘文的「πιάσαι」(piasai)意為「捉拿」。這節經文再次強調了神聖的保護,因為耶穌的時候尚未到,因此沒有人能夠傷害祂。

第45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五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Ἦλθον οὖν οἱ ὑπηρέται πρὸς τοὺς ἀρχιερεῖς καὶ Φαρισαίους, καὶ εἶπον αὐτοῖς ἐκεῖνοι, Διὰ τί οὐκ ἠγάγετε αὐτόν?」。這句話的意思是:「差役回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那裡。他們問差役說:你們為什麼沒有把祂帶來?」。被派去捉拿耶穌的差役空手而歸,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便質問他們為何沒有捉拿耶穌。希臘文的「ὑπηρέται」(hypēretai)意為「差役」。這節經文顯示了猶太領袖對耶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焦慮,以及他們對耶穌無法被捉拿的困惑。

第46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六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Ἀπεκρίθησαν οἱ ὑπηρέται, Οὐδέποτε οὕτως ἐλάλησεν ἄνθρωπος」。這句話的意思是:「差役回答說:從來沒有人像祂這樣說話的」。差役們被耶穌的教導所震撼,以至於他們沒有捉拿祂,並向他們的上級報告說,從來沒有人像耶穌這樣說話。希臘文的「οὐδέποτε」(oudepote)意為「從來沒有」,「ἐλάλησεν」(elalēsen)意為「說話」。這節經文突出了耶穌言語的獨特權柄和力量,連敵對者的差役也為之折服。

第47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七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Ἀπεκρίθησαν οὖν αὐτοῖς οἱ Φαρισαῖοι, Μὴ καὶ ὑμεῖς πεπλάνησθε?」。這句話的意思是:「法利賽人回答說:難道你們也被迷惑了嗎?」。法利賽人對差役的回答感到憤怒,並指責他們也被耶穌迷惑了。希臘文的「πεπλάνησθε」(peplanēsthe)意為「你們被迷惑了」。這節經文顯示了法利賽人的傲慢和他們拒絕接受耶穌的真實身份,反而輕視那些被耶穌言辭所感動的人。

第48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八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Μή τις ἐκ τῶν ἀρχόντων ἐπίστευσεν εἰς αὐτόν ἢ ἐκ τῶν Φαρισαίων?」。這句話的意思是:「難道有官長或是法利賽人信了祂嗎?」。法利賽人以權威人士中沒有人相信耶穌為由,試圖貶低耶穌的教導。希臘文的「ἀρχόντων」(archontōn)意為「官長」,而「Φαρισαίων」(Pharisaiōn)意為「法利賽人」。這節經文顯示了他們將世俗權威和社會地位置於真理之上。

第49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四十九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ἀλλὰ ὁ ὄχλος οὗτος ὁ μὴ γινώσκων τὸν νόμον ἐπάρατοί εἰσιν」。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是這群不明白律法的眾人是被詛咒的」。法利賽人輕蔑地稱那些相信耶穌的群眾為「不明白律法的」,並將他們視為「被詛咒的」。希臘文的「ἐπάρατοί εἰσιν」(eparatoi eisin)意為「他們是被詛咒的」。這節經文揭示了法利賽人精英主義的態度,他們自視為律法的唯一詮釋者,並鄙視普通百姓。

第50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五十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Λέγει Νικόδημος πρὸς αὐτούς, ὁ ἐλθὼν πρὸς αὐτὸν πρότερον, εἷς ὢν ἐξ αὐτῶν」。這句話的意思是:「其中有一個人,就是先前去見耶穌的尼哥德慕,對他們說」。尼哥德慕,這位先前曾夜訪耶穌的法利賽人,在此時為耶穌說話。希臘文的「Νικόδημος」(Nikodēmos)是人名「尼哥德慕」。這節經文引入了一個新的視角,表明並非所有法利賽人都一致反對耶穌。

第51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五十一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Μὴ ὁ νόμος ἡμῶν κρίνει τὸν ἄνθρωπον ἐὰν μὴ ἀκούσῃ πρῶτον παρ’ αὐτοῦ καὶ γνῷ τί ποιεῖ?」。這句話的意思是:「難道我們的律法在沒有先聽本人的話,並且查明他所做的之前,就斷定一個人的罪嗎?」。尼哥德慕提出律法的基本原則,即在聽取被告的證詞並查明事實之前,不應作出判決。希臘文的「κρίνει」(krinei)意為「斷定」,而「γνῷ」(gnō)意為「知道」或「查明」。這節經文呼籲遵循公平的司法程序,挑戰了法利賽人對耶穌的偏見判斷。

第52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五十二節的希臘文原文是:「Ἀπεκρίθησαν καὶ εἶπαν αὐτῷ, Μὴ καὶ σὺ ἐκ τῆς Γαλιλαίας εἶ; ἐραύνησον καὶ ἴδε ὅτι προφήτης ἐκ Γαλιλαίας οὐκ ἐγείρεται」。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們回答說:難道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你去查考就知道,先知是不會從加利利出來的」。法利賽人以譏諷的語氣反駁尼哥德慕,指責他也是來自加利利,並再次強調彌賽亞不會從加利利出來的錯誤觀點。希臘文的「ἐραύνησον」(eraunēson)意為「你去查考」。這節經文顯示了法利賽人根深蒂固的偏見和他們對預言的誤讀,阻礙了他們認識真理。

第53節

約翰福音第七章第五十三節的希臘文原文是:「Καὶ ἐπορεύθη ἕκαστος εἰς τὸν οἶκον αὐτοῦ」。這句話的意思是:「於是各人回自己的家去了」。在這次激烈的討論之後,在場的每個人都回去了自己的家。這節經文標誌著第七章的結束,也為第八章中耶穌與淫婦的故事埋下了伏筆。希臘文的「ἐπορεύθη」(eporeuthē)意為「回去了」。這簡潔的結尾,預示著矛盾和爭論並未真正解決,而是暫時擱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